2025年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4、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的这个道理。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两课时。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1、引入法。大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孩子们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出示大象图片”“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的耳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优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象的耳朵》去看一看吧。(板书:大象的耳朵)。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老师教读。(着重指导读好“耷、撑”等字)。 3、学生“开火车”读或者指名读。 4、指名让学生读课件中的生字及词语,齐读、互读。 会认字:似耷咦竖竿撑舞烦。 会认字组词:似的耷拉咦竖着竹竿撑起来跳舞心烦。 会写的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 5、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耷拉”“自言自语”“撑起来”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撑起来:使张开。 (3)学生之间互相解决。 (4)教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说大象耳朵时的表情,并请同学表演一下。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1、用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情况。 2、同桌互查,互帮。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根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6、7自然段。 (1)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4、朗读第8~11自然段。 师:想一想,大象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不安、犹豫)。 5、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大象做了实验以后,有什么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表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感悟。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大象又心痛又心烦,最后把耳朵放了下来,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预设1:人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的。 预设2:人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生字。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慢:写“忄”的时候,注意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兔:不能写成“免”。 安: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女”。 根:木字旁,右半部分上面没有点,要和“良”区分开。 痛:偏旁是“疒”,不能写成“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学习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1、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过对大象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2、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表演”的环节,如教师出示几个动词,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名称:《大象的耳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四、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大象的耳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出示字词)。 师:我们开火车读,要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哦。(2遍)。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读的又快又准。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好。 (二)课文学习: 1.问题导入: 师:谁来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子?......这位同学说的很准确(ppt出示)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教师板书:大耷拉)。 师:谁能试着理解一下“耷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 师:读的真棒。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象那又大又沉的耳朵。 师:这样的耳朵有什么用处呢?谁来说一说?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讲解生字。 “扇”表示门扉,古时候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篆文(户,小门)(羽),。所以上面是户字头,下面是羽毛的“羽”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这个字。 师:“扇”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师:本课还有哪几个生字也是半包围结构? 师:“痛”字和“遇”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的很完整。(“扇”和“痛”都是左上包围,书写时要按照先外后内的顺序; 而“遇”字是左下包围,书写时要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 师:要写好“扇”字,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谁来说一说? 师:说的很准确。现在请同学们抬手和老师一起写。(点落在竖中线上,撇要写的舒展,下面的羽字左边的横折钩与竖中线重合,右边要突出一些,我们叫它突围)。 师:好,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一个写两个。 师:“痛”字的写法和“扇”字相同,同学们课下练习一下。谁能用“遇”来组两个词语呢?(相遇、遇见)。 师:遇代表遇见,回到课文,大象在散步的时候都遇见了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快速地在文中找到答案。 3.读好问句。 师:谁来说一说?......说的非常准确。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师:小兔子和小羊是怎么对大象说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读的真棒!老师已经听出来小兔子感到很奇怪的语气了。谁再来试一试? 师:读的不错,小羊也很纳闷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你们可真厉害,都读得这么棒!快给自己鼓鼓掌吧! 师:仔细想一想这几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呢?谁最勇敢先来试一试? 师:(学生表演)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表演的真棒!谁再来试一试?(3种动物)。 师:同学们真聪明啊!我们感受到了小动物们的惊讶和好奇。 4.体会大象想法的变化。 师:听到小动物们的话,大象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1——8自然段,找一找大象的想法。 师:谁找到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学生随机找)。 师:不错,找到很准确,就是这里。(但这是第二处,还有一处呢?)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象生来是什么样子的?(大享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师:这里,老师感受到了大象对于自己的耳朵很自信,谁来试着读一读? 师: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 师:这时候,大象是怎么想的?(觉得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开始不自信了)。 师:谁能读出大象不自信的语气? 师:老师好像看见了一头垂头丧气的大象,好难过啊!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每天睡觉的时候,大象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这样做给大象带来了什么后果呢?请同学朗读第11和12自然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真棒。 5.试着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教师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师:谁来试一试?......同学们都会填了,看来已经读懂了课文。 师:第二天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吧!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太厉害啦,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同学们读的真的太棒啦! 师:还有一只小猪,他觉得做自己很无聊,一会儿扮成长颈鹿,一会儿扮成斑马,一会儿又扮成鹦鹉......最后,他还是想做回一只快乐的小猪。想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老师把这本《小猪变形记》推荐给你们,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 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 (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 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验收课: 验收课:19.大象的耳朵 验收课: 验收课:扇 耷拉 验收课: 验收课:兔 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1、会写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扇”“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 2、联系上下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读题提问。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 谜底是什么?大象。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看。你真懂猜谜语。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同学们也可以举起金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二)听故事,认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师范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关键词(课文的生字)或图片。 2、谁来回答刚才同学的提问。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找找课文里还出现扇字的地方,读一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扇”,并做动作牢记“扇子与扇风。通过图片理解扇字的户字头。一扇(门)(师范写)。 找出另一个多音字“似”,读准翘舌音,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里哪里出现过这个字,读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耷拉的意思,结合耷的字形来理解大象耳朵大。并让学生做做耷拉着脑袋、耷拉着眼皮来理解耷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竖着(立起来的意思)。 (三)指导阅读,读好问句。 1、想想大象耷拉着的耳朵怎么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课文中的问句。 请学生回答。同桌互相复述故事。读好三句问句。 2、出示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同桌扮演读。 请同学出来戴头饰读。 全班起立读。 3、检查朗读,开火车整段读。 4、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四)写字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字:扇、遇、痛。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验收课:验收课:扇耷拉。 验收课:验收课:兔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1、会认“耷、咦、竖、竿”等9个生字,会写“扇、遇、安”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似、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区分不同人物的语言,会读好问句。 3、丰富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能说出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4、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要做好自己。 根据文本内容还原人物对话并指导朗读;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3、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读好句子,学习生字“耷”。指图或结合动作理解“耷拉”。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 2、反馈交流: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板贴并读好动物名字,学习生字“兔”。关注“兔”的字形演变。你能根据楷体说说每个部件表示兔子的什么部位吗?最后的一点表示它的短尾巴,可别忘记。动笔写一写。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得流利,奖励一个大拇指;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同桌帮一帮,并轻声说声“谢谢”。 三、朗读表演,初学概括。 1、随文识字,读好词句。 出示第2~5自然段。指名朗读,学习生字“慢、遇”。一正音,二书空关键笔画,三读好词语“慢慢地散步”“遇到”,四读好句子。 2、关注问句,读出语气。 小兔子遇到大象,问了什么问题?画一画,说一说。小兔子有什么疑问?你能把疑问读出来吗?读好二会字“咦、竖”。 3、同桌合作,角色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 4、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讲了谁与谁,说了什么。小结:把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缩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 四、循文练说,内化语言。 3、角色表演,内化语言。还会有什么小动物看到大象,会怎么说他的耳朵?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读,默记。 2、指导写字“扇、遇(都是半包围结构,做到半藏半露)、慢(写字要诀:竖心旁,要挺拔。日字收,四字放,又字在下稳稳站)”。 3、生书写,师点评矫正。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概括内容。 1、听写词语:扇子、慢慢地、遇到、小兔子。 2、用上面的四个词语,概括第1~5自然段的内容。 3、师生合作,即兴表演:大象继续慢慢地往前走,遇到了小羊。 小羊说:“。”大象说:“。”(师走到谁面前,谁表演,以此类推又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 二、合作识字,尝试归类。 1、自由朗读第8~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自主识字。这几个自然段里面还藏着好几个生字,请各小组自主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根、痛、烦。 学习要求:读一读字音,记一记字形,组一组词,说一说意思。 汇报要求: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巩固并运用,教师根据字义进行适当归类。 谁能把“叶落归根、刨根问底”放到合适的类别里? 3、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说:“?” 小马说:“?” 小老鼠说:“?” 三、细读文本,探究原因。 1、面对动物们的疑问,大象是怎么说的呢?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仔细阅读大象所说的两句话,体会前后两句话各表达了大象怎样的想法。 第一句:毫不怀疑,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句:不安,心中不能肯定,认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了。 2、追问:大象怎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他的耳朵有问题,说的人多了,就感觉真的有问题了。)。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1)再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3)请学生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 4、抓住大象行为的变化,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认读生字“竿”。指导读好长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学习生字“最”。你能用上“先是……最后……”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2)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了下来? 句1: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的他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句2: 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3)现在,你们明白了吗?(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大象说的话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改变自己,而放弃自己的优点。 四、拓展比较,总结提炼。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兔子、小羊、小鹿、小老鼠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吗? 讨论与交流,这些动物的耳朵竖着是为了听得更清楚,防止天敌来袭。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与众不同? 3、总结:除了耳朵,动物们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4、大象的耳朵多么有趣,这样的童话故事多么好玩。我们也可以试着编一个像《大象的耳朵》这样的童话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