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汇总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一2、潮平两岸阔。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把酒话桑麻。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君问归期未有期,。 7、,小桥流水人家。 8、,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9、乡书何处达,。 10、,禅房花木深。 11、半亩方塘一鉴开,。 12、,常记溪亭日暮。 13、夕阳西下几时回。 14、,夜泊秦淮近酒家。 15、,一山放过一山拦。 16、山光悦鸟性, 17、,邀我至田家。 18言下岭便无难,。 19、最爱湖东行不足,。 20、,洪波涌起。 21、夕阳下,。 22,却话巴山夜雨时。 23、,江春入旧年。 24、无可奈何花落去,。 25、问渠那得清如许,。 (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 5、《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7、《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8、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 9、《天净沙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10、《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1、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时,中国人民向世界张开双臂,绽放笑脸。此可谓()。 1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一方面的名言是()。 13、春天是诗人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一)直填性默写: (二)理解性默写: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二【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三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薛逢字陶臣,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四1、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与这次战役有关的任意两个历史人物。此诗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赤壁之战;周瑜、曹操;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赏析最后两句。 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暗示赤壁之战如果不刮东风,周瑜就不能纵火,就有可能战败。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4、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5、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6、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7、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9、你认为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一件古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0、你认为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曲折的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暗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11、本诗用“折戟”“二乔”这样的“小物”“小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赏析。 本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赤壁之战,联想到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具体可感,富于形象性、艺术性。 登飞来峰。 1、最后两句包含什么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3、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写眼前景,又比喻。“层”字面是指(),实际是指()。 指当时阻挠改革的保守势力,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千寻塔的层;政治上的决策者。 4、请写出其他与登高有关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5、赏析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运用比喻,从具体的形象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过零丁洋。 1、诗的开头两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一是:受朝廷选拔做官。 二是:起兵抗元。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这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我要留下这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光照史册。这两句激情慷慨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民族气节。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 4、简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在哪里。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2)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3)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发人深省。 (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是天然奇偶。 (2)蕴含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此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所有慰藉的同时,又不禁感到一丝惆怅。 专心听课,主动发言。 课前进行了预习,不懂的问题记下后,上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上重点,批注感想,划一划难点,有需识记的地方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上课的关键是用好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堂上能解决的绝不放在课外。 语文课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积极发言,积极发言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点对于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课堂发言有十大益处: 一利激发兴趣二利开动脑筋三利锻炼勇气。 四利检验见解五利训练口才六利培养自信。 七利促进参与八利激励老师九利增进友谊。 十利提高效率。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翻译: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六李煜(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七【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篇九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 2、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3、浣溪沙苏轼(北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听唱黄鸡与百日”,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 5、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西江月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景)。 9、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层次美、曲折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1、雪梅卢梅坡(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霜月李商隐(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淳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一剪梅李清照(南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三峡郦道元(北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8、《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1、绝句志南和尚(南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