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课蜜蜂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二《蜜蜂》是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实验。文章语言简短精炼,通俗易懂,实验过程十分清楚,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的方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将走进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蜜蜂”的书写)。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对照学习单,结合评价,同桌对读。 学习单如下: (2)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3)词语分类学习,巩固落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2、学习第一小节: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抓“听说”一词。 3、得出作者做实验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法布尔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分几步完成的? 2、概括实验过程,教会学习方法:运用读一读、圈一圈、连一连、补一补的方法提炼实验过程(捉蜜蜂、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 3、从这些过程感悟法布尔实践检验的科学态度。 4、学习第二段下面部分,抓住法布尔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感悟法布尔善观察、细思考。 (四)通读课文,得出结论。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法布尔实验结论的段落。 2、交流提炼实验结论。 (五)认识法布尔。 1、出示“资料袋”,进一步了解法布尔。 2、指名谈对法布尔的印象。 3、推荐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敢质疑。 亲实践。 善观察。 细思考。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三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四1、学会演唱及表演歌曲。 2、享受与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学会演唱及表演歌曲。 (一)请幼儿自由的模仿小蜜蜂飞行的动作和声音。 1、小蜜蜂是怎么飞的?在飞行的时候是怎样拍打翅膀的?我们都来学学小蜜蜂飞。 2、小蜜蜂在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 3、为什么小蜜蜂会在花丛间穿梭? (二)教师弹奏并演唱歌曲《小蜜蜂》,请幼儿倾听。并在演唱后和幼儿讨论歌词内容,让幼儿熟悉歌曲。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2、小蜜蜂们为什么“做工兴味浓”? 3、歌曲的最后让小蜜蜂别学什么? (三)请幼儿跟随教师演唱歌曲,边唱歌边模仿小蜜蜂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在中间两句创编相应的动作。 (四)让幼儿边唱歌边进行扮演游戏:先由一半幼儿扮演蜜蜂,另一半幼儿扮演花朵,花朵随意摆动,也可摆出吸引蜜蜂的造型,扮演蜜蜂的幼儿边唱歌边寻找花朵的朋友,在歌曲结束时找到一朵花成为朋友。然后再交换角色继续扮演。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五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六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七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语文课蜜蜂教案篇八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蜜蜂引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点。 会认生字,会写9个字。 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新授课 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指导识字,合作学习。 3、点评、范读、感悟。 4、自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 5、合作认字,记词。 6、再读课文。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8、自读自学。 1、简单介绍列宁。 2、读第一自然段。 3、“谈天”是什么意思,能否另换一个。 4、在读中感悟。 5、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读第二段,领悟其意。 1、列宁要去找谁? 2、列宁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吗?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熟读课文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师生对练) 列宁是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