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实用18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一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二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年。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警戒_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叹,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为材料,发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专门“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浓厚的抒情成分。特别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乐,运用细致生动的艺术语言,描写音乐的音响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过“急雨”、“丝语”、“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具体事物来比拟各种不同音响,写出音乐的复杂变化,写出声音的疾徐轻重,更从这音响节奏中,衬托出弹者、听者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都充分显示出作者诗歌创作的杰出才华。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情境、氛围、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7、李商隐,晚唐时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8、《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诗歌主要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多用典故。 《马嵬(其二)》: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记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叙事中又采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诗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虚伪,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之意,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_,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三因为高二的学生们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_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四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五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六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七简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字词: (1)苇眉子:一种带刺的植物。 (2)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3)泅:游泳。 (4)凫水:通常指人或者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 (5)水式:指游水的技能。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八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遗迹】。 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的温泉胜地,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前的西周时代。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 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 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原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译文】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原文】。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译文】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九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现在也还有很多同学在复习高。 知识点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 总结。 导致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效率不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 句子。 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文言虚词。 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一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二3.语出杜甫的《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形容人极为聪明。 8.语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 9.语出杜甫的《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形容文章气势宏伟,在当时无人能比。 11.语出张祜《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形容妇女妆饰素雅 16.语出杜甫的《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三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四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遗迹】。 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的温泉胜地,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前的西周时代。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 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 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原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译文】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_。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五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六(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 (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语文必修五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必修五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七13、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14、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着名诗人。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被称为“雨巷诗人”。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15、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和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16、契诃夫(1860-190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和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17、曹雪芹(?—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20xx年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教案。《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并通过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 18、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合称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高二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篇十八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25年5月20,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天水,也是秦腔的发源地. 天水有个古迹叫牧马滩,是当年秦朝放牧的地方,也是为宫廷选择良马的御所,也是当年秦始皇的先祖的古籍,秦朝的先民东移时,也把自己当时的自娱的.唱腔也带到了陕西,由于秦朝的强大,以及生活的富足,人们当时的娱乐也只是击缶而歌,没有形成定势的唱腔和招势,随着一匹匹良马和天水送马人的不断的来往于天水与关中,西部的歌谣和故事被当时的聪明人编成了故事并且带进了当时的秦国. 具当地的传说,当时秦穆公很喜欢听歌谣和传说,就广为搜集当时的好听的歌曲,但他都不满意,后来,有个天水的送马人叫禺餮的就把流传在天水的民间小调和说唱故事情节的说唱人,带到了当时的国都咸阳.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并且经常让他们为他说唱,禺餮看见国王喜欢,就组织了一个更大的说唱团队来到了秦国,还组织聪明的说书人继续为他编唱.由于宫廷的畅行.这种不成熟的艺术也就流到了民间.到了唐朝,李世民在长安看到起源于天水的秦腔后也感觉很好,由于他的先祖也是天水人,他的父亲李渊就在天水所生,据说是在今天的皂郊梢子坡,一说是烧纸坡,李渊离开家乡时,在坡下烧纸而祭奠祖先,然后离开天水到了山西.今天的梢子坡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富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今天的天水每到了有重大的庆典和节日,当地的人们都要组织演唱集会.家里盖房子也要请秦腔的艺人来家里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