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训练课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2)学习儿歌。 1.审题。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二1、会比较形近字,选字填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语归类。 3、把带有“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 4、阅读短文,学习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交流“我的学习小体会”。 6、熟记名言,了解大意。 7、学习写好木字旁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积累、实践。 1、教师方面:教学媒体 2、学生方面:复习本单元课文,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还记得吗?(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中国科学家陈景润、法国雕塑家罗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交流你认识了这些名人后的体会,还要再认识一位美国著名的运动员。 出示:综合练习7 学生齐读 说明: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为语言实践活动作铺垫,还引出了课题。 课前,老师请大家复习了本单元的课文,然后写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一些体会。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我的学习小体会”的交流会。 (1) 先在小组里进行。 (2) 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说起,从很小的方面介绍,主要话题是:成功的前提是努力实践。) (3) 评选出最佳交流者。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分享了他人的学习经验。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的著名运动员。 1、自由读短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 2、默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直线在文中划出。认真读一读,并说出你的感受。 3、再读短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不同凡响、虚掩、极限。” 4、通过学习,你能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吗? 5、小结:若想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实践。 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短文,通过扫除生字障碍。 培养学生从整体入手,在了解短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后的练习再来读懂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来读读名人为我们留下的话。 1、出示3句名言,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每句话的理解。教师补充。 3、学生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朗读、背诵。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体育”及“学习”方面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 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这方面的名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被有些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瞧,他们又来了! 1、出示题目,读要求。 2、学生自行完成填空。。 3、集体交流。 4、补充练习 壁 璧 撼 憾 瑞 揣 堪 勘 和氏( ) 遗( ) ( )点 ( )探 墙( ) 震( ) ( )摩 疲惫不( ) 说明:三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选字填空,先让学生试着完成,再让学生从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补充练习,巩固对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1、指名读题,审清题意。 2、读读这些成语,按出示的要求归类。 3、学生完成练习。 4、全班交流 学习: 时间: 动作: 聚精会神、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学以致用 光阴似箭、海枯石烂、 日月如梭、千秋万代 手舞足蹈、眼疾手快、 昂首挺胸、健步如飞 5、你还积累了哪些类似的词语?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知道的词语多?如: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不耻下问、锲而不舍 …… 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一日三秋、一年半载 …… 窃窃私语、高谈阔论、 谈笑风声、目不斜视 …… 说明:通过进一步的词语积累,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能力。 1、出示表格,指名读例句,“终于”是什么意思?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2、学生自行完成练习。 3、小组先交流,评选出说的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个学困生能有一个表达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 1、读题。 2、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1) 部首都是木字旁,木字旁由“横、竖、撇、点”四笔组成。在桌面上写一写。 (2) 这四个字均左窄右宽。 3、在书上写一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集体交流。表扬写得特棒的同学,同时鼓励写字一般的同学,指出努力方向。 说明: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找到写好这些字的“秘诀。”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三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三字经。 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8.学写毛笔字。 3课时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识部首:攵。 (3)集体交流。 (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3.练习: 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 (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 (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 (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 (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 (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反馈。 (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 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三字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 (5)练习朗读句子。 3.练习。 (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练习题: 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晃动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微微点头。 4.反馈。 (1)学生依照第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纠正学生造句中的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时空阅读网范文。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从《三字经》中选出的韵文。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分行讲解《三字经》的意思。 (5)教师再次范读三字经的节选。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朗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1.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2.学写毛笔字。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装满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细绳子、红墨水。 用细绳系住小瓶子的瓶颈,在小瓶子里装满冷水,再加上几滴红墨水,将小瓶子慢慢放进大玻璃罐的热水中,安放在罐底。 (2)说说实验经过。 教师提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3)说说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学生:小瓶子放进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练说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 3.练习。 (1)学生先分组在小组内练说。 (2)第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说话。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练写毛笔字 1、分析写法。 2、练写。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四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五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他们的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3、照样子写字。 4、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在读读、写写、做做之间形成能力。 5、正确的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6、观察图画,根据要求穿悄悄话,提高听话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看清笔顺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第一组的4个生字。 (2)出示卡片个别、集体认读。 (3)学生同桌交流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4)指名按顺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3、练习,学生按笔顺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些水果? 3、认读生字词。 4、指名说说苹果的样子。 5、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6、同法学习下面的词语。 7、句子训练 (1)你爱吃哪些水果,为什么? (2) 自己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3)指名说,提出说话的要求。 (4)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8、指名学生按提供的句式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一)审题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二)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虫、贝、乐”三个字。 2、指名按笔顺书空。 3、说说这三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观察“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在黑板上范写“虫”。 6、学生练习。 7、同法学习练习书写其余的字。 二、教学第四题:做做读读 1、审题 (1)范读。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2)交流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找到“大象”应填到图中的位置。 (2)读图左边的汉语拼音,说说要填哪几种动物的拼音卡片。 (3)填完时读一读。 3、综合练习。 (1)各人取出自己做的动物拼音卡片来。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抽读。 一、教学第五题:读读背背 第一部分:一组成语 (1)审题 (2)指导 学生自读词语 看图,找一找“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分别从图中哪些地方看出。 教师描述这组词语描绘的情景。 (3)练习 第二部分:古诗 (1)审题 (2)指导 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天空中高高挂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教师范读古诗,简单介绍诗人李白。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指名试读。 (3)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你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准备若干句要传的悄悄话的内容。 二、审题 揭示话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 三、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 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下面的一段话,弄清本次训练要求。 3、指导练习。 (1)做示范 (2)练习传话 4、小组内练习 反馈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六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三字经。 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8.学写毛笔字。 3课时。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识部首:攵。 (3)集体交流。 (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3.练习: 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 (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 (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 (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 (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 (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反馈。 (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 (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 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三字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 (5)练习朗读句子。 3.练习。 (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练习题: 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晃动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微微点头。 4.反馈。 (1)学生依照第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纠正学生造句中的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时空阅读网范文。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从《三字经》中选出的韵文。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分行讲解《三字经》的意思。 (5)教师再次范读三字经的节选。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朗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1.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2.学写毛笔字。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装满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细绳子、红墨水。 用细绳系住小瓶子的瓶颈,在小瓶子里装满冷水,再加上几滴红墨水,将小瓶子慢慢放进大玻璃罐的热水中,安放在罐底。 (2)说说实验经过。 教师提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3)说说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学生:小瓶子放进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练说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 3.练习。 (1)学生先分组在小组内练说。 (2)第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说话。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练写毛笔字。 1、分析写法。 2、练写。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七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三课时。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平舌音和翘舌音;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形近字;能运用据词定义的方法,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能给事物选择与它的形态相适应的量词。 2、能仿照例子,用“把”字改句子;能辨别句子是否完整,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独立阅读一段话,说出它的主要内容,能背诵这段话,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第1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一行注音的字和下一行注音的字,声母各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上下对比的拼读,体会,再归类读,强化平舌音翘舌音的不同。 (3)把词语的.次序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第2题。 根据“单元学习提示”,独立选择,再进行校对。 三、第3题。 所填的量词可以单用,也可以重叠用。 教师可以课外延伸,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 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校对。 五、完成课外作业。 一、第5题。 (1)先把例子读懂。 (2)允许学生增删个别词语。 (3)教师讲解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反馈。 二、第6题。 (1)复习一下一个完整的句子所必须具备的两个部分:“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是什么)”。 (2)逐句仔细读,找出两部分都具备的完整的句子,并在句后加上标点符号。 (3)适当增加机动练习。 三、第7题。 (1)数一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在每一句的前面加上序号。 (2)说说每一句各写了什么? (3)知道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4)熟读成诵。 四、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语文训练课教案篇九本次练习安排了四个栏目,有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以及口语交际。 1、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认识几种野生动物;学习修改一段话。 2、写好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掌握小诀窍。 3、读背成语和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5、学写毛笔字。 修改一段话,成语的识记,口语交际。 卡片,小黑板。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懂得生活中处处要留心。 2、学会一些修改的方法。修改一段话。 处处留心。 一、指导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么? 小结: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练习实际谈谈体会。 二、认识动物标牌。 1、生自己认一认。 2、抽生读。 3、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 三、修改作文。 1、自读小芳写的日记,看看有哪些地方要修改?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共同修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写好汉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 2、熟记8个成语与李峤的古诗《风》。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读小提示。 3、练习书写。 二、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 2、抽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4、背诵。 5、读《风》这首诗。 6、体会诗中的意境。 7、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说说曾得过谁的帮助,应怎样向她表示感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采访被感谢的同学: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感谢会让我们感到甜蜜和温暖,让我们学会感谢吧! 二、设置不同场景练习。 1、父母踏着晨钟送你上学; 2、同学为你解决了学习疑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