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亲情的散文(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亲情的散文篇一今天,当我把要离开盐都的想法告诉给父亲的时候,我看到了十年前我离开盐都到船城的时候父亲脸上同样的黯然神伤。 今天忙了一天,从早到晚。所做的就是为了那套房子。父亲也来了,就如前段时间一样忙碌。他并不多言,只是埋头做事,就如曾经对待儿时的我一般。 我并不想这么快告诉他我要离开这里的事情,只是迟早都会发生。 父亲还是如以往一样仔细地做着,把房间的每个细节,他会的、不会的都尽力去做,似乎这是我儿时的摇篮一般,充满了他的爱心。 我一直踟蹰于爱与恨、留与去之间。我原以为我会很洒脱地离开,但是当我真正要面临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和希冀还有父亲那永远默默无言的背影。只是有的记忆只留下了点点碎片,有的希冀已在现实的残酷中变得支离破碎,而父亲的背影却在如磨盘的岁月中研磨得消瘦憔悴。 一个朋友说,缺陷也是一种美。是的,也许人生中总会有太多的不如意,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变得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全。 父亲的好我是记得的,只是无法表达更不能倾诉。那些在他佑护下成长的岁月,虽然平凡但让人泫然。 人生中总有无法避免的两难。选择了一个,或许就要放弃另一个。 我不再在意选择与放弃之间的痛苦,只不舍从此以后不见的别离。 时间到了,父亲不得不离开。从这个城市的一边去另一边。车开了,他走了。 不想时间过得太快,因为每过一秒便接近我要离开他,离开这座城市的日期。 亲情的散文篇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古的乡愁是对家的思念。 家,是孩儿和母亲割不断的脐带。 家,是妻子窗前的守候。 家,是男人行路的尽头。 家是寒风里的温暖,家是疲倦时的慵懒,家是卸妆后的真实……。 家,如歌曲《家路》里的话:“有一顿餐,有一盏灯,和一扇不关的门。” 没有女人不是家,只是房子。 亲情的散文篇三那是我小时候的样子。 一双稚嫩的‘小手被爸妈牵着。 田间垄上留下我们的身影。 幸福和快乐在风中洋溢。 我把亲情写在夏天。 看池塘新荷初放。 荷叶田田托起一抹红。 像极了妈妈做的红袄绿裙。 一针一线把爱缝起。 我把亲情融入茶里。 让清香淡淡沁人心脾。 在疲惫不堪的日子。 捧起它慢慢回味。 我把亲情写在秋天里。 那枝头硕果累累。 是辛苦付出后的回报。 那沧桑的容颜充满了笑意。 我把亲情写在冬天里。 看雪花翩翩飞舞。 洁白的一尘不染。 柴房内,火炉旁。 围坐着暖暖的一家人。 我把亲情融入酒里。 那浓烈的味道怎么也藏不住。 里面有老爸的旱烟味。 老妈的雪花糕味。 掬一杯在手里。 满满的温馨记忆。 亲情的散文篇四说起大学教授,这是当今社会上最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职位,说起大学女教授,更是令我刮目相看,敬仰三分的人。我的亲家母,就是一位出色的大学女教授,就职于东北大学,是学术界远近闻名的知识美女! 风韵犹存的亲家母,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保养得非常好,皮肤细腻粉白,眼角稍有皱纹,头发乌黑锃亮;高高的额头下,一双美丽动人的丹凤眼,炯炯有神的镶嵌在微翘的高鼻梁和好看的瓜子脸上;一米六五的身高,体型标准,挺胸昂头,英姿飒爽;气质温文尔雅,举止端庄大方;尤其是那优美甘甜的声音,和蔼可亲,悦耳动听。 两年前,儿子结婚时,我们第一次见面,亲家母实际年龄长我三岁,看面容倒像是比我小十三岁!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行为规范,都让我真正见识到了知识女性的迷人魅力!只可惜,我们刚见一面,只是吃顿饭的功夫而已,还没有亲热够,她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单位上班去了。细细算来,我们已经有两年没有再见面了,甚是想念。 婚后的儿子,不但为我娶回了一位如花似玉,貌美如仙,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好儿媳妇;还让我们结识了两位至爱亲朋好友,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的亲家公和亲家母,使得我们的生活,来了一次质的飞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都大大改变。 两个姓氏,七口人家,由新的成员,组成了新的大家庭,新的大家庭里,温馨惬意,和谐美满,幸福快乐!是呀,中国十三亿人口,能成为儿女宗亲的,结为亲家的两家人,不能不说,既是缘分,又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这都是上天的旨意! 时隔两年后的今天,2025年十月二十六日,我的宝贝孙子诞生了!感谢上帝,恩赐于我一位宝贝的大孙子。小家伙的出生,让我和亲家母久别重逢,再一次相见,十分亲热,所不同的是,当年还没有离休的亲家母,至今也和我一样,都是退休离岗,自由闲散之人。 如何照顾好儿媳妇坐好月子的责任,如何照顾好宝贝大孙子满月的义务,自然而言的就落在了我们两位妈妈的身上。我们老姐俩同心协力,废寝忘食的伺候月子和看护好宝贝小孙子。虽然累得头晕脑胀,腰酸背痛,熬得两眼通红,辛辛苦苦,但是苦中有乐,心情超好,无比快乐和幸福,情感上都有了新的寄托,精神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愉悦。见到亲骨肉孙子的兴奋劲,至今仍然未过,就是高兴,就是快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的宝贝小孙子就满月了。如何照顾好宝贝小孙子在婴幼儿期间,成长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自然而言,也得落在姥姥和奶奶的身上。可以想象,不是她来照顾,就得我来照顾,义不容辞,不能推托。请保姆来照顾宝贝小孙子,至少,在感情上,我是通不过的。 谁去谁留?这又是一个非常难做决定的大事,只能在两家人中,选择其中一家人留下,比较合情合理。要不就是亲家公和亲家母两位留下,要不就是我和老伴留下,于情于理,都没必要拆开两个独立完整的家庭,单单留下两位母亲,让两位爸爸过孤单没有女人照顾的苦日子。 实际上,儿子目前现有三室一厅、一厨、两个卫生间的住房,已经十分宽敞,条件尚好,再住下两家四口人,没有问题。但是,时间一长,老少三代人,三个完美的家庭,七口人生活在一起,就不大方便自由了。四位老人,一个宝贝小孙子,这是八零后这一代新新人类,娶妻生子后,家家目前所面临感情“危机”的大问题!姥姥和奶奶一样的都喜欢宝贝大孙子,都爱宝贝大孙子,都舍不得离开宝贝大孙子。 事实上,三个家庭,又怎么可能长时期的合在一起过日子呢?于人于己,都不方便,都不科学,避免不了有矛盾发生。到那时,困扰的不单单是感情“受到伤害”的大问题,还会直接影响新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矛盾百出!就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再生育独生子女的现状来看,这是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双方父母都在积极“抢占争抢”宝贝大孙子的情况,屡屡发生。情感纠结是两个家庭最难解决的大难题!家常里短难断,人之常情永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人家,都是由姥姥和姥爷来带孩子,少数人家是由奶奶和爷爷来带孩子,还有一部分人家,雇保姆来带孩子,因人而异,各所不已。我不想谈论顾起保姆,还是顾不起保姆之事,只是想说,在呵护宝贝小孙子的问题上,我是无法抑制深爱他的情感,骨肉连心呀,亲情大于天。如果,儿子媳妇让我照顾宝贝小孙子,我会尽我的一切所能,放弃原有轻松、自在、快乐的美好的休闲生活,一心一意的,专心致志的,来精心呵护我的宝贝小孙子成长。 之前,我曾为宝贝小孙子写过一篇散文《我的情感世界》,故此,就把此篇看作是《我的情感世界》的姊妹篇吧,都是说些宝贝小孙子的事。按照实际情况,流行潮流,大势所趋,大多数的年轻妈妈,是喜欢和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好相处,不隔心,出现问题,没有反正,闹过就好,母女之间,没有隔夜的仇。你无论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车站码头,看到推着婴儿车的老妈妈问起时,十个有七个都是姥姥。这就是真实的现代派,八零后的美好家庭的新生活。我非常理解,非常的支持,只要孩子们生活的幸福快乐,和谁在一起生活又何妨。我没有那么守旧,那么跟不上形势,谁人都有双层父母,家和万事兴。 鉴于社会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我得高风亮节,主动让贤给亲家母来照顾宝贝小孙子。因为孙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长大成人的,很可能需要三年至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离开专人的照顾。假如,我和儿媳妇生活在一起,情况就不同了,两个人都会非常的小心谨慎行事,放不开生活习惯。天长日久,势必会造成双方情绪紧张,感情上难免有隔阂,担惊受怕的事情太多,出现问题,不好沟通就麻烦了,既伤感情又伤心。久而久之,会把两个人搞得很苦很累,难免没有烦心的事情发生,弄虚作假的说话办事,虚情假意的过日子,时间一长,还不把两个人都弄神经了!那样的境遇,可就糟糕透顶了,无法收场。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家婆媳关系都处在紧张游离状态,不适合长期在一起过日子。有的人家,屡聚屡败,甚至结下了冤仇,无法化解。不难否定,婆媳生活在一起,的确有着太多太多的不和谐因素产生,甚至吃喝拉杂都过得非常别扭!时间久了,难免锅沿碰到马勺的事情发生。婆媳之间,不能心心相印,也不要太伤感情,分开居住,是确保家庭不闹分裂的根本保证,这已经是几代人的成熟经验,符合社会及家庭的安定团结。 我的原则是,不要求儿子、媳妇对我有多孝心,给多少钱,多感恩于我,至少我们之间不要发生伤害感情的事情,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像有的人家那样老少错位,忍气吞声的过日子,那就太伤我的心和自尊了,同时也失去了对双方的爱戴和尊敬。我一直扪心自问,如果不能和儿子媳妇相处得好的人,乃是我们做父母之人的最大失败。鉴于此,我自然是第二人选了,敬候佳音吧。 这次为了照顾好月婆,两位妈妈同时留了下来,使得我有幸和亲家母,在一起小住了一个月,她让我心情舒畅,生活愉快。亲家母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处理的十分得体,且有涵养。尤其是对我和老伴,十分尊敬和照顾,我们四个人之间,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人。她从不在我们面前摆大学教授的谱!最让我敬仰的是,她不但人长得眉清目秀,性格温和可亲,干净利落,家务事做得井井有条,干在前面,吃在后面。烧得一手好菜,色泽鲜艳,荤素搭配合理,清淡而不油腻,有凉有热,香甜可口,的确有益健康。 从现实生活来看,她的饮食习惯,清淡而营养搭配合理,生活规律,早睡早起,穿衣打扮,高贵素雅。从一日三餐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到打扫房间,整理内务,都干净彻底,没有卫生死角。养花种草,改善屋内环境,注意通风换气,各种生活习惯,都更符合儿媳妇的要求、口味和想法。比起我们这些北方爱吃大鱼大肉菜的人,爱穿大红大绿衣的人来说,她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至少我赞同和追捧。 给孙子过满月那天,家人齐全,正是落实人选的最佳时刻,亲家母,一反常态的高谈阔论,震住了儿子媳妇,大家都难以接受,惊得目瞪口呆!全家人立刻进入了混乱、尴尬、窘迫的状态之中,谈话无法进行下去。我非常理解亲家母的苦衷,她和我一样,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女儿、女婿和宝贝小外孙子,难舍血脉亲情。但是,她实在不习惯再继续做没完没了的家务事,尤其是得带婴儿,一个月内,她立减体重十五斤!身体实在是吃不消了。她已经习惯退休后清闲自在的美好生活,她离不开自己多年的老同事,她离不开自己心爱的小提琴乐队,她离不开经常外出演出的老年合唱团,她更改不了每天健身散步的固定时间,她离不开集体外出去旅游和各项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她说:“我们这一代人能走到今天,实属不容易,我们吃了太多太多的苦,遭了太多太多的罪,人到晚年,能过上几天舒适快乐的生活,理所当然。不要再为下一代人操心费力了,那是你们这一代人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应该由你们自己去承担,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现在养育儿女,比起我们当年,条件要好上百倍,甚至千倍,没有必要再搭上父母活受罪。” 她坚决不同意留下来呵护宝贝小外孙子,也不让我留下来看护宝贝小孙子。她的决定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她不是不爱自己的亲骨肉,她不是不管自己的宝贝小外孙子,她不是不心痛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她主动每月出资三千元钱,请保姆来照顾宝贝小外孙子,来缓解亲人们的疲劳。听后,令我感动的悄然泪下,语痴难言。情况急转直下,给了我留下来照顾宝贝小孙子的大好机会,心中暗喜,使我有了爱护宝贝小孙子的天赐良机。 喜庆的酒宴,被亲家母的一番谈话,冷了场!搞得酒无兴致,饭菜无味,屋里死一般寂静。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大着胆子,换了话题,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宝贝小孙子,以此来活跃缓解窘迫的场面,同时爱心的等待儿子、媳妇的正式批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儿媳妇满心欢喜,立马表态,热烈欢迎我留下来照顾宝贝小孙子。全家人冰冷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尤其是亲家母和亲家公,万分的感谢我,客套话长篇累牍,弄的我好不自在,内心却感恩不尽。 故作镇静的说:“诶呀,亲家,说哪里的话,感谢我什么,受用不起啊,照顾宝贝小孙子,理所当然,实属应该,也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无怨无悔。再说感谢,我都不好意思了,理解万岁!要说感谢,我应该感谢你们二位,是你们教育出了一位好女儿,好媳妇,好媳妇又给我生了一个宝贝大孙子,我今生今世都感谢你们才对。 临分别那天,亲家母把小外孙子亲吻个够!还把照相、录像全部复制在她的电脑上,还和我立下君子约定,每天晚上都要和她视频,看小外孙子的录像,以此来解她的相思之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哦! 时隔三个月过去了,回过头来,在想想亲家母讲的话,不无道理:“第—,长时间带婴幼儿的老年人,太熬夜,琐事繁多,精神憔悴,大伤元气,影响身心健康;第二,我们都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再也经不起长时期的辛苦劳累,身体会吃不消的,健康最重要;第三,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才是你们做儿女的首要任务,我们平安无事,你们才能安心工作和生活。” 我衷心的希望八零后为人父,为人母的孩子们,都来理解你们的父母吧,深爱你们的父母吧,孝敬你们的父母吧,给你们的孩子做好榜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父母的身上,百事孝为先。 亲情的散文篇五点亮了古典的神韵。 烙下岁月的痕迹。 沿道道皱纹寻觅。 看到寂寞的风沙。 吹打撕扯着天边的云。 雄鹰搏击着长空。 辽阔无际的天地间。 有一股原始的力量。 冲击着冬的原野。 血液里奔涌着。 一种渴望。 一种呐喊。 一种血管欲裂的冲动。 草原,我的亲情。 顺着季节的藤曼。 不知不觉走进你的春天。 因为寻找因为牵绊。 因为抹不去的一种景象。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你绝世的广告。 根深蒂固。 印在无数人最纯净的梦乡。 成了心目中的天堂。 忍不住奔向你的怀抱。 斜倚在你的胸膛。 把一根小草含在嘴里。 慢慢咀嚼。 把一朵小花捧在手上。 细细观赏。 草原,我的亲情。 从什么时候起。 我对你如此眷恋。 从那首诗。 从和他相识。 还是原始的本性。 既柔情似水。 丝丝缕缕缠绕。 又野性似风。 粗犷豪放怒吼。 早已渗进血脉。 想为你的繁茂添一抹新绿。 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草原,我的亲情。 每次走近你。 都会有难以抑制的心动。 栅栏门前的张望。 既陌生又亲切。 倍感家的温暖。 牛肉干马奶酒。 伴着忙前忙后的笑脸。 不经意间。 屋檐下挂在风中的红辣椒。 又把淡淡的忧愁轻叹。 草原,我的亲情。 无法选择就不选择。 不选择就是选择。 那就让我在你和大海之间。 种一片树安一个家。 装进大海蔚蓝的波涛。 连同马头琴悠扬的召唤。 亲情的散文篇六岁月一去不复返,我眼中的他老了!我曾经多次拿起手中的笔,想写一些我的父亲,但终究还是放下了,手里的笔异常沉重,你的沧桑,你的辛劳,你的一切一切,岂是我这支笔所能描述的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慢慢体会到了父母那个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心使我感动的却是十几年来他们为儿女所付出的的爱,人们都说母爱爱的真挚父爱爱的深沉果然不错! 五十多年前,你成了别人的儿子,而今天,你的儿子将用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言语才写得好你! 似水年华眨眼间你的孩子长大成家立业了,终于懂得了岁月无情的道理! 父亲是个乐观而深沉的人他在我心中是英雄他有大丈夫的刚毅与坚韧,多年前他下岗了,为了供我读书,为了全家人,他起早贪黑,曾经的他,为了撑起这个家,整日的在外奔波,乌黑的头发变白了,脸变得苍老了,可他对于生活的热爱的那颗心依旧不变工作之余最使他欣慰的,他儿子的工作成就吧。 他使我懂得生活之艰辛人生之不易! 亲情的散文篇七却矢志不移一如她的歌声如此轻柔, 如此轻柔,轻轻地抚摸岸边青青的小草, 轻轻地亲吻可爱的水仙; 她把游鱼轻轻地揽入怀抱, 唱起轻柔的催眠曲, 小鱼陶醉了, 吹起了一个个泡泡; 水草陶醉了, 停止水中的舞蹈; 礁石陶醉了, 失去了往日的喧闹……。 一切润物无声中表达着深深地爱意。 亲情是轰然耸立的大山, 深深地植根于大地, 每日倾听狂风的怒吼, 经历暴雨的‘洗礼, 你能冷静面对; 你选择了沉默, 你坚信风雨过后是彩虹, 你选择了坚持, 你坚信胜利的背后是付出, 你别无选择, 因为你认为——。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是你天经地义的责任。 亲情是那辽阔的大海, 你收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江河, 从此流浪的孩子回到了宁静的家; 纵使没有光彩的花环, 纵使没有厚厚的履历, 纵使身上布满污泥浊水, 亲情的天性使你毫不眨眼。 浪子洗尽铅华、脱胎换骨, 从此拥有了相同脉搏的律动, 流淌相同的鲜血, 敞开了同样宽广的的臂膀。 温柔的的港湾,短暂的休整, 风儿招手, 太阳点头示意, 好男儿志在四方, 母亲又催促你踏上新的征程。 亲情的散文篇八你的心,是我去到世界尽头,还想回来的地方。 ——题记。 岁月,淡去,留下依稀的摸样,你却清晰如初。 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朝前走,一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明天。陆小曼,娓娓道来。 又是一季秋,又是一季秋尾,秋风萧条,秋雨冷凉,秋虫呢喃。天空不再高远,云朵不再轻淡。抬眼望去,满目的雾气。近处,行人匆匆;远方,北雁飞南。无论风中,无论雨里,都不会停留,或许是听见冬的序曲了。 她从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走过,读过私塾,尚未解放的中国,满目荒芜,可是她的父母却是拥有百十亩土地的富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天真的少女何等的幸福!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家里的土地被收交集体,父母相继被饿死,她被大伯家收养。到了婚嫁的年龄,她走进了我的家里。父亲当时是大队里的干部,整天忙着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吃食堂,挣工分,还有照顾多病的奶奶爷爷,可想而知多累。屋漏又碰上连阴雨,那一场呼啸迩来的洪水,淹没了村庄,房子没有了,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洪水过后,重返家园的人们,盖房子,修篱笆,父亲是个不顾家的男人,于是这个家由她一手打理。房子,终于建起来了,一个七八口的人挤在了一起,这里成了她一生的牵挂! 就这样,走过了冬,迎来了春;经历了夏,走进了秋。四季在轮回,她生命的年轮增加着,风雕刻着皱纹,雨侵蚀着容颜。曾经娇艳的花容,如今已斑驳陆离;曾经如花的月貌,今昔早已沧海桑田。时间无情,岁月无声,她老了,老的步履蹒跚。她老了,老的儿孙满堂,时间有情,岁月静寂。她属于这个红尘,而且一直走在这个红尘里,然而她终究是这个红尘里的过客! 有人说,幸福是在别人的眼里,快乐却在自己的心中。看着她深邃的眸子,心疼地问她:您幸福吗?她微笑着说: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安宁说,你的心,是我去到世界尽头还想再回来的地方。 简媜说,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是的,可以回到那个简单的相依相偎的年代吗?一个馒头分几半,却吃得津津有味;一本小人书,可以忘了吃饭;一个简单的乖字,小脸开了花! 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总有许多情不自禁的忧伤,于是慢慢学会了隐藏。时间,教会了我们很多,却教不会我们怎样不老;岁月,催老了容颜,却抹不去温馨的回忆。正如,风是雨手,雨是风的脚,年年岁岁,携手永远! 不知,多久没有拥抱她了,可能那温暖的拥抱只属于童年,属于记忆。每次看着那落寞的背影,真想从后面紧紧地拥抱她。那满头的白发,细诉着寂静的岁月;日渐蹒跚的身影,刺痛了我的眼睛,淋湿了我匆匆的脚步。她还有多少岁月可以流逝,而我漂泊他乡不能相伴。子夜未眠,心碎如水:如果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遗憾就晚了。 那消瘦的双肩,从未脱离我的视线。午夜辗转,总会用心去拥抱,很轻很暖。是啊,小时候拥抱属于父母,长大了拥抱属于爱人,老了拥抱属于谁呢?张小娴说,拥抱的感觉真好,那是肉体的安慰,尘世的奖赏。 千帆过尽,红尘无限。经历了青涩,收获着成熟,在时间的渡口,我们都是过客。岁月匆匆,过客匆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份时时牵挂的情感,镌刻于心,即使走的再远,飞的再高,根在哪里,那根线总扯在那里,无形胜有形,撕扯着你的人,摇曳着你的魂,挥之不去,影像次第。 深知,有些美丽,在心,便是温暖;有些过往,忆起,恬静最佳。 岁月,请温柔以待,许她安暖四季!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午后,冬天的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庭院里,让人感觉暖暖的。家猫伏卧在木凳旁懒洋洋地眯着眼睛。我吃过午饭去隔壁找堂哥玩。他正闲坐在阳光下,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我让他陪我打篮球玩,他直截拒绝了,说他想在阳光下随便走走。于是,我跟着他开始漫无目的地散步。 我们穿过村头那条宽直的柏油路来到辽阔的麦田里,沿着田间的土路缓缓地走着。一路上他沉默不语,时而仰头望着太阳,阳光照耀在他铜黄色的脸膛上。我说话的时候他只是用目光回应我,或者微微点头,像是赞同我所说的一切。其实,我知道他只是敷衍我。他的漫不经心一反常态。 冬天的麦田空旷寥落。麦苗稀稀疏疏的,树木显得瘦骨伶仃,沟渠里堆满了荒草枯叶。淡淡的阳光平铺在田间小路上。这样的风景浑厚朴实,像是画家用炭笔随意画出的一幅素描。我和堂哥走过麦田,经过一片墓地,又穿过萧条的树丛,然后爬到高高的沙岗上。这个时候太阳就在我们头顶,离我们是那么近,似乎一伸手便能摸到它。万道金光像是太阳伸出的一只只纤细透亮的手掌,轻轻地抚摸着我们,让人感到柔和温暖,感到身体内顷刻间被注入一股雄浑奔放的力量。 我和堂哥静坐在阳光之下,远眺着村庄、田野、河流……我们熟悉的一土一石、一草一木仿佛被阳光浸染上了奇异的色彩,看上去是那么的瑰丽。 “冬天的阳光是最有温度的,也是最明亮的。”堂哥情不自禁地说,说着他向着太阳仰着脸。金色的阳光在他的脸上闪耀着。 “嗯,”我望着他说,“你有什么心事吗?感觉着你今天心情不好。” “哎,过几天我就要一个人到离家很远的江苏工作了,以后估计着每年才能回家一次。在外面要吃苦受累,还会受气,日子也不会好混,所以嘛,今天我很想晒晒太阳,让阳光晒去坏心情,也晒去坏运气。” 不久,堂哥到江苏工作去了。第二年冬天的时候他回来了。他显得十分憔悴,却比之前更沉稳,更寡言少语了。伯母说他瘦了很多,猜测他在外面工作肯定很辛苦。一天午后堂哥让我和他一起去散步,我们仍然沿着之前的路线,享受着冬天的阳光。第三年春节前他也回来了,在家只呆了短短的三天。一个午后我们仍然到沙岗上去晒太阳。 日月像飞驶的车轮不停地旋转,春夏秋冬势不可挡地更替着。到了冬天,如果我和堂哥都回到故乡,我们总会抽出一个午后,步行到沙岗上去晒太阳。这渐渐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项很有必要的仪式。我们对阳光的热爱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信仰。我也相信冬天的阳光是最有温度的,也是最明亮的。它能够照亮我们生活的黑暗,能够晒干我们潮湿的胸怀,也能够温暖我们冰凉的心。 晨风萧萧瑟瑟,唤醒梦里徘徊的我。当梦醒十分,棉絮早已淋淋漓漓,眼角还有两条长长的泪痕。 屋里空洞洞的,窗外的枯叶不断的在初的风中簌簌飘落,伸手摸摸身旁,多么冰泠而又僵硬的床板,顿时一阵阵伤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痛苦又将我摧进梦中。你那孤寂如风的身影,你那冰凉如水的表情,被我潮湿的眼泪拉成一道天国之外的风景线。 那年冬天的晚上,几根被寒风吹断的秃枝似乎要告诉我一个残淡的悲哀。然而人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树木,飘落所有的叶子,剩下于枯的无奈与叹息。那纷纷落地的枯枝败叶,就像我生命中最亲,最爱的爷爷,在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激动的时刻,化作一个无法触摸的影子潇然随风飘远了。牵着十二有的寒气缓缓的,缓缓的离去了,撇自己的子子孙孙到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去了。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留给我们的是一生的思念,一生的痛楚。 清楚的记得那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我还在紧张的为第二天的竞岗奋战着,忽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机响起了――没有告别没有相送,您就这样离我而去了。 爷爷,爷爷,我敬爱的爷爷,此时您听得到的哭泣吗?您惑许觉得累了吧!要不您也许是到那去为我们祈祷!总之,平日里,您最关心我们几个的一切了,常问啥时候竞岗,看书候怎样了?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您却把悲伤透进我们的压力中,而我竟未能与您见最后一面,甚至送您最后一程。然而当好消息传来时,我并不欣喜,反而更加心痛,因为不能和您分享了,也许真的是您用生命换来的吧!爷爷,请您原谅我无法用泪眼望去我的不舍,也原谅我事后没有勇气走向您的坟墓,怕您听到我悲伤的哭声,让九泉之下的您不得安息,我只能选择在灵魂枯竭的夜晚,在梦中试图寻找您,我只能选择挥起手中的笔,倾诉生离死别的幽怨,也只能选择在以后的每个冬季为您烧起拾来的落叶。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天亮了,梦碎了。但愿天堂之风把您的心掠笑,把您吹向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再是梦中那冰凉和孤独。 这几天,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高考。而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高考时代。 高三生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学习很是紧张,学校规定一个月休息一次。我极少回家,父亲就每周按时给我送生活费。 可就在临近高考的六月份,一连三周父亲都没来,我想可能是父亲太忙的缘故吧。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他常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到市内建筑工地上打工。 一天傍晚,门卫说有人找我。我以为是父亲,连忙跑了出去。然而,当我急切地跑到校门口时,却并没有发现父亲那熟悉的身影。来的是舅舅,他给了我一百元钱,嘱咐我要好好学习,然后离开了。 当时我没多想,拿着钱就回到了教室。晚自习后,我躺在床上,越想越不对劲,不知怎么,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脑海里全是父亲。莫非父亲出了什么事?他可是每星期都按时来的呀。我越想越怕,越怕越想。整个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未能合上一眼。 第二天,下着蒙蒙细雨。早自习一结束,我就急匆匆跑到舅舅家去询问究竟。起初,舅舅说我父亲忙,没时间来。后来,见实在拗不过我,才告诉我说父亲得了麻疹,因怕影响我学习,就没告诉我真相。 得知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一时间呆在那里,顿感天旋地转。在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尽快见到我的父亲。请完假,我一路飞奔,用至今我都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半小时内跑完了回家的十几里泥泞路(当时还没有通村公路)。 一进家门,院子里寂静一片。炎热的六月,门窗却紧紧闭着,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恐惧感立马涌上心头,我很害怕,静静地站在院里,竟不敢上前推开房门。听到动静,母亲出来了。见我满身泥污,她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我紧紧搂在怀中,泪水顺着她那消瘦的面颊流了下来。这时,从里屋传来父亲时断时续的声音:“我没事,你早点回校。”那一瞬间,我分明感觉到,父亲眼里一定是噙满着泪水。 由于怕传染我,父亲执意不让我到他跟前,要我住在邻居家里。当时,我是哭着离开的。从邻居那里,我得知了父亲生病的经过。原来,当他准备给我送钱时,却患上了病。刚开始误以为是重感冒,致使一度延误了病情,到后来父亲昏迷不醒,被送到我们当地条件最好的医院时,已生命垂危。院方仔细检查后,认为已无生还希望,拒绝入院诊治,母亲只好含泪把父亲拉回了家。 到了家里,一连几天,父亲水米未进,甚至有几个夜晚他的身体都凉到膝盖以上,心脏几次停止跳动。母亲一直在父亲的耳畔轻轻地呼唤着,细心地照顾着。终于,奇迹出现了,父亲清醒了,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从鬼门关闯了出来,活了下去!听母亲说,每当父亲苏醒过来,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询问我们是否在学校安心学习。 在父爱精神的感召下,我认真在学校里学习,并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高中毕业二十年了,父亲也日益苍老了许多。每逢节假日,我都会领着儿子一起回家看他。现在,我终于明白,父亲当初之所以能够占胜病魔,就是因为他放不下我们,放不下对于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牵挂! 父爱如山,博大而厚重;父爱如水,清澈而坦诚;父爱如酒,历久而醇香;父爱如歌,悠扬而激越。每每想起父亲,总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感动和源源不息的动力在时刻激励着我充满斗志、努力工作。 我看到一位七旬老人,头发花白,目光慈爱,微微颤抖的双手在给一个襁褓里的婴儿换尿布。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更能体会到她那个岁数独自带大婴孩儿的辛酸、劳累与无助。但是,她应该也像我爱儿子一样的爱着她的吧! 两间小平房,屋后一棵高大的梧桐树,门前一块已经磨的光滑的大石头,这是脑海里残存的记忆。她是不是每天都坐在那块大石头上,期待她带大回家的小孩,回来看她。 拄着拐杖,遥望远方,她的期待慢慢被风吹成了凄凉。她其实明白,一个四岁的孩子,回到自己父母身边以后,几天就会忘了,曾经有一位唤作“老妈”的姥姥,是怎样艰辛的倾尽自己的全部换来了她的成长。 那个年代,她的脚裹的小小的,所以她都走不出村子,心里的那份焦急与渴望是怎样一次次转化成泪滴的。实在等不下去了,她也终于打听到,有人要去那个孩子的家的方向,她欣喜,搭上了便车,一路上合不拢她只剩几颗牙齿的嘴,想到就要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那笑是从心底抹开的。她却没想到,只一个月,孩子似乎彻底忘记了她,不让她抱,瞪着怯生生的大眼睛,直往妈妈身后躲,那一声声甜甜的“妈妈”一定是刺到她心里的最锋利的刀!她要走了,孩子睡了,不舍的眼神,无声的泪,可这些四岁的她理解不了。 这之后,妈妈经常带她去姥姥家,每次去都看到姥姥坐在那块大石头上翘首以待,她渐渐长大,在妈妈一遍又一遍教导下,懂了一点事,知道是姥姥养大了她,知道姥姥爱她,也知道陪陪姥姥了,姥姥笑得心满意足。 时过境迁,那一年的桐花开的特别早,走到村口就能看见姥姥家挂满紫色铃铛的大梧桐树,一朵朵,一簇簇,映入眼里,飘进心里,印在了记忆里。越走越近,看到了那块光滑的大石头,却没有看到那双期盼的眼睛。是的,她病了,四岁的孩子已长成十二岁的大姑娘,岁月一点点摧残她的身体,她已经站不起来了,甚至记忆也开始模糊,只一遍遍的重复:“小姗也不回来看看我,是把我忘了吧。”“姥姥”她再也忍不住哭泣,已经懂事并且感恩的她,多希望这一声声呼唤,能向苍天再借几年时间,她还没来得急报答姥姥的养育之恩,她还没有能力赡养姥姥……还好,姥姥等到了她的暑假,她哪也没去,寸步不离的守着姥姥正如当年姥姥守护她那般,虽然姥姥已经不认识她。 盛夏,骄阳似火,桐花被炙烤着落了一地,她站在花海里竟觉得有些冷,好似秋天的悲凉,那一抹紫色渐渐淡去,最后枯黄融入大地,没留下一点痕迹,就好像它的盛开只是为了给她一场盛宴,燃尽自己,默然褪去。 儿子的一声“妈妈”唤醒了我花殇的宿醉,我竟透过那紫色看到了一段遥去的时光,睁开眼睛,眼角分明有泪,是阳光太刺眼了吧?一定是的!许多年没有看到过梧桐树了,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那只有在梦里才能去到的地方,没想到,它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生只能亏欠着您了!花开好了,我们却已永别,这紫色会在我的心底蔓延一世!您一直都在! 想您,您是否知道,“老妈”! 亲情的散文篇九二毛的娘死了。二毛的娘是带着对大毛的遗憾走的,老太太临死前还在喊着大毛的名字。二毛跪在娘的身边拉着娘的手,哭着告诉娘,没能把大毛喊来。 院子里,当家子、亲戚好友、乡里乡亲们说叨着不懂事理的大毛,娘再不对,都是娘。 1、翠花嫂嫁到俺们村40多年了。 那年,大毛10岁,二毛8岁,翠花嫂的丈夫死了。有人劝翠花嫂改嫁,可她为了俩孩子,一直没有再找人家。 那个年代,家家都混得都很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更何况,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没有男人的家,就像缺少了顶梁柱。就是这样,翠花嫂还是咬咬牙,一天一天的熬了过来。 大毛和二毛上学的时候,是村里有名的好孩子。和他俩一块上学的还有大丑和丫丫。 家里穷,供养不起两个孩子都上学。 没办法,翠花嫂让大毛小学毕业后,就回家跟着自个做家务活。二毛也是个争气的孩子,在校的时候,知道娘和哥哥不容易,学习一直名列前茅。 看着懂事好学的二毛,翠花嫂和大毛商量:“娘知道对不起你。咱一起供二毛把学读下来吧。”大毛心里总觉得不舒服,还是顺从娘点了头。 二毛真是个好孩子,那年他和丫丫一块儿考入了隆尧师范。 后来,大毛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那时,刚刚分了地,家里的日子才刚刚有好转。翠花嫂把仅有的三间北屋翻盖了,给大毛当了新房。自己搬进了西屋。二毛回来的时候就和自己一起住在西屋。 二毛和丫丫分到在本村小学教书。 大毛结婚后,过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大毛对翠花嫂说:“娘,你看。种地没有牲口不能干活。我买了一头毛驴,我得在西屋里喂驴,你去学校和二毛住吧。”在一旁的儿媳妇,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婆婆。 二毛找大毛说:“哥,我刚毕业。先让娘在家住,等我有了家,我来养咱娘行不”。大毛没有丝毫退让。对二毛说:“当初,家里条件是不好,可娘偏心。让你上了师范,可就让我回家种地。你看大丑,丫丫。上学时不如我,现在在镇上也成了干部,丫丫也和你一样成了老师。要当初,娘让我上学,没准我早当上县委书记了。没准丫丫早成了俺媳妇了。” 翠花嫂在一边不住的流泪:“是啊,当初都怨那死鬼死的早,狠心的丢下我们不管了,要不怎么能让大毛种地呢。” 屋外下起了雨,二毛用自行车,驮着娘的铺盖卷来到了学校。 大毛发誓从此以后与娘不相往来。 2、二毛在村东盖起了房子,娶了媳妇。媳妇是丫丫。原来,丫丫一直喜欢着二毛。大毛从心里恨二毛,啥好事都让二毛赶上了。更恨丫丫嫁给了二毛。二毛、丫丫不和大毛计较,兄弟毕竟是兄弟,砸断骨头还连着筋哩。翠花嫂和二毛一起住。丫丫知道婆婆不容易,对翠花嫂就像亲娘。翠花嫂时常带着点东西到大毛的家看看。大毛不让翠花嫂进门,翠花嫂可总觉得儿子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二毛因工作能力好,教学突出,被教委任命为校长,大毛到学校找到二毛。让二毛找镇里让他在村里当个村长。二毛觉得毕竟是自己亲哥,就应允了。大毛成了村长。 成了村长的大毛,成了官。可是,邻家大丑在镇上已当了副乡长,时常开着奥迪三圈回家。呵,别提多神气。大毛打心里更是嫉恨娘和二毛,要是娘当初让我上学,我早当上县委书记了。 大毛见到娘和二毛就来气,有人想劝说劝说大毛,大毛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大毛的媳妇对婆婆也是不正眼待。后来,谁和他提他娘,他就和谁急。 就是这样,过年过节,二毛还是和娘商量着总是给大毛送去点肉啥的。大毛来者不拒。 大毛有儿子了。翠花嫂高兴地买了东西去看孙子,东西大毛两口子留下了,娘却被撵了出来。 老少爷们说大毛:“你大小也是个官。过年过节,你不给你娘了,反过来让你娘和兄弟给你肉。你丢人不”。 大毛振振有词的说:“那是他们娘俩欠俺的”。 3、又过了几年,二毛成了教育局局长了。大毛更是觉得不公平了。 大毛的儿子上学不好好读书,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二毛给他找个工作不好好干,二十五六了还娶不上媳妇。给大毛的儿子一提亲,对方一打听,自己的娘都不管,这家能好了。再加上孩子不争气。村里人们说,那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毛看着二毛的日子越过越好,心里越来气:“如果当初不是你,我怎能这样。我的`儿子怎能说不上媳妇。” 二毛面对不懂礼节的大毛,生不得气着不得急,怎么也是一奶同胞兄弟。 翠花嫂年近七十了。 好在二毛两口子孝顺,也算是享了福了。一天,翠花嫂总觉得胃里不舒服。二毛赶紧带娘去医院,一查胃癌晚期。 翠花嫂要二毛去叫大毛来。 二毛告诉大毛,娘得了胃癌,要见他。大毛考虑了一会儿,就和二毛来到了二毛家。走到家门口,丫丫走了出来,一看大毛来了,赶紧往家里请。大毛一看二毛的房子比自己的房子宽敞明亮,心里就又来气了。扭头就走了。 大毛对二毛和丫丫说:“你们若要我去认娘。也行,你得答应给我儿子盖房娶媳妇。” 不管二毛和丫丫咋喊,就是不回头。 二毛两口子气的直跺脚。 4、翠花嫂死了。 乡里乡亲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要求老支书把大毛从村委班子里撤下来。大毛吓坏了,找到了老支书。老支书对大毛说:“你娘不是二毛自己的吧。要不是二毛给你找,你凭啥当村长。你娘死了,你还发混呀。 你还要二毛操办你儿子的婚事。你丢人不,你给乡里乡亲起个啥带头。从明天你就别在村里干了。” 大毛一听,不让他在村里干了。就急了,他对老支书说:“叔,你说咋办我就咋办。我这次听您的。可不能让我不当村长,要不我儿子更娶不上媳妇了。” 老支书先让他操办完他娘的丧事再说。 村里老少爷们的话让大毛抬不起头。他厚着脸皮走进了二毛家。翠花嫂的二弟看到大毛来了,抄起棒子要打大毛。二毛跪在舅舅面前拉着不让打。 大毛要当孝子,可是舅舅不干。对二毛两口子说:“咱说好了,大毛不能哭你娘。当初,我说他多少次他不听,还和你娘断了道。今天这事,说啥也不能听你两口子的。他和你娘不相往来,这会儿他要当孝子办不到。”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舅舅说大毛:“你哭你娘也行。你拿出3万块钱来。”大毛哭丧着脸说:“舅舅,俺家里总共才8000块钱。俺没钱。” “那你滚蛋,”舅舅发了话。 大毛借了一圈,凑了块钱。 舅舅怕大毛不认账,当着老支书的面让大毛打了一欠条。老支书说:“这钱我先给你垫上,以后你有了钱再给我。” 大毛一应百应。 二毛的儿子觉得大伯也是忒不像话,在一旁对舅姥爷说:“那大伯站在哪呀。站我后面不合适呀。” 二毛训斥儿子:“听你舅姥爷的,你少插话。” 二毛的儿子看看二毛不哈声了。 最后,还是应了舅舅的话,让二毛当大孝子,大毛站在二毛后面。 出殡那天,人们在一旁议论着看着大毛的笑话。 5、安葬完翠花嫂。二毛让老支书把大毛叫到了家里,当着舅舅的面,把一万块钱给了大毛,把欠条撕了。 舅舅说:“二毛,你钱多,给我。”二毛也知道,那是舅舅生大毛的气。二毛给大毛使眼色,大毛赶紧跪倒了舅舅的面前。对舅舅说以后和二毛不再闹矛盾了。 因为当爹的没有起好带头,到头来自己儿子也娶不上媳妇。从那以后,大毛成了村里人教育孩子的议论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