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实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一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二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三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1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四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愉悦之情。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绝句。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五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多媒体课件。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七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八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