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优秀18篇)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一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5.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6.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二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过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朝闻道,夕去世可矣。——《论语·里仁》。 一四.士志于道,而耻粗衣劣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一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一六.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好词好句。 一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一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二零.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二二.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固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二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在灾祸而前不可屈从,而应更加勇敢地去重视它。--------维吉尔。 无畏的气概可去这避难。--------普劳图斯。 困难当然是困难。可是没有困难就没有创造。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只有困难才气使人显出自己的本色。-----爱比克泰德。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三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3、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0、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3、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5、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 16、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7、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22、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 2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24、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25、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6、行仁义事,存忠厚心。 2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9、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3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四5、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经》。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7、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冯梦龙》。 8、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 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五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盂郊《游子吟》。 [解读]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形象贴切,一语双关。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 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解读]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劝报亲恩篇》。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解读]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规》。 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解读]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 8、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解读]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劝报亲恩篇》。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解读]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读]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解读]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解读]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解读]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明)《增广贤文》。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解读]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清)《增广贤文》。 19、首孝弟,次谨信。 [解读]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清)李毓秀《弟子规》。 2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读]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请)李毓秀《弟子规》。 21、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解读]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大学》。 2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解读]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3、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六1、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8、树欲静而风不止。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1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2、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13、有志者事竟成。 1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15、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2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4、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2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2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8、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0、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七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4、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7、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8、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9、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10、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11、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1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1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15、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唐)李欣。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8、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19、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20、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三国]。 22、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26、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徐谓(明代)。 27、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9、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明]。 3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清童铨。 32、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九1.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 2.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3.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 4.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5.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6.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7.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 8.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 9.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 10.天无边,智无限。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7.学无止境。(荀子)。 8.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0.《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一1.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2.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3.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 4.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5.亏地不结籽,亏人不相交。 6.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7.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8.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9.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10.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二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出处 3xiaoniao.com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5、养由矫矢。兽与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安心恬荡。栖志浮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7、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斵。终负素质。 1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6、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猝)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9、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3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2、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火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6、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3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3、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5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5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5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6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6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6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三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为名利而出者,保举稍迟则怨,稍不如意则怨;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故又次之。身体赢弱者,过劳则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则散。故又次之。四者似过于求备,而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兵。故吾谓带兵之人,须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数月以来,梦想以求之,焚香以祷之,盖无须臾或忘诸怀。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2.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3.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4.天下强兵在将。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肫诚。其次者,刚而无虚,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义。要未可误于矜骄虚浮之辈,使得以巧饰取容。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忌太多,而趋避逾熟,必至败乃公事。 5.将材难得。上驷之选,未易猝求,但得朴勇之士,相与讲明大义,不为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而缓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将难求。求勇敢之将易,而求廉正之将难。盖勇敢倡先,是将帅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则粮饷不欺,赏罚不滥,乃可固结士心,历久常胜。 7.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专尚驯谨之人,则久而必惰;专求悍鸷之士,则久而必骄。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气不盛者,遇事而气先慑,而目先逃,而心先摇。平时一一禀承,奉命惟谨,临大难而中无主,其识力既钝,其胆力必减,固可忧之大矣。 8.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饷重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9.军中须得好统领、营官,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虽多,调度虽善,有效有不效,尽人事以听天而已。 10.璞山之志,久不乐为吾用。且观其过自矜许,亦似宜于剿土匪,而不宜于当大敌。 11.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 12.李忠武公续宾,统兵巨万,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无不争思倚重。其临阵安闲肃穆,厚重强固。凡遇事之难为而他人所畏怯者,无不毅然引为己任。其驻营处所,百姓欢忭,耕种不辍,万幕无哗,一尘不惊。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诸军,实其明足以察情伪。一本至诚,勇冠三军,屡救弁兵于危难。处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乌将军兰泰遇兵甚厚。雨不张盖,谓众兵均无盖也。囊无余钱,得饷尽以赏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将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无奇,遇险而覆;有奇无正,势极即阻。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而其要,以得人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设五百人之营,无一谋略之士,英达之材,必不成军。千人之营,无六七英达谋略之士,亦不成军。 15.统将须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领外,必须智勇足以知兵,器识足以服众,乃可胜任。总须智勇二字相兼。有智无勇,能说而不能行;有勇无智,则兵弱而败,兵强亦败。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审势,不能审机,即千万人终必败也。 16.贪功者,决非大器。 17.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四3、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5、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一个人,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功。就一定要学会多去思考,在有计划之前,要去认真的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只有学会多多思考,才能让事情变得清晰起来。只有懂得话中的‘真实含义,才能少走弯路!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1、谋宜多思,断宜多善。 12、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1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7、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20、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勿私小惠而伤大体,勿借公论以快私情。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23、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24、人不得全,瓜不得圆。 2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2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29、天不语自高,地不语自厚。 3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1、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32、穷不走亲,富不还乡。 3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35、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3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1、打蛇不死,后患无穷。 4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4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45、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7、责人之心责己,怒己之心怒人。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5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5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5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53、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54、苛政猛于虎。——《礼记》。 5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56、叶子更胜,相自心生。 57、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5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59、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6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6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2、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6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4、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6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五1.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2.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3.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4.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 5.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6.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7.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8.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9.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1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1.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1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鸟贵有翼,人贵有智。 14.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15.有子不教,不如不要。 16.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17.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18.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 19.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20.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2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教的不如会学的。 22.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23.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24.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25.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26.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 27.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28.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 29.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30.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1.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32.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33.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34.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5.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36.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37.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8.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39.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40.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六5.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清代诗人袁枚《新正十一日还山》。 9.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15.许多人都是因为坚持到最后五分钟而获得胜利和成功。 18.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古希腊哲学家比阿斯。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七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古代诉讼的名言实用篇十八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2、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3、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7、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8、务学不如务求师。 9、圣人无常师。 1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 1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